微信视频号直播一堂48分钟的大思政课,近3万人进入直播间互动、评论,点赞150万:“咱们抗大好厉害,出了那么多将官”“两位老师讲得真好”“都看哭了”“被这个剧刀了”“致敬先辈,爱我中华”“山河无恙,如今已是纯铁中国”……这样的评论纷纷刷屏。昨晚8点,这堂名为《烽火学脉》的大思政课还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湘微教育、芒果TV、湖南教育发布APP、湖南教育发布微博、易班网等平台同步直播,反响热烈,有观众赞其为“一堂穿越时空的大思政课,激励当代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自觉肩负历史使命。”
《烽火学脉》由我台《奋斗青春号》栏目策划制作,“以青春之名叩问历史,以奋斗之志对话未来”,通过三组大学生研学团的实地探访、档案查询、戏剧演绎和专家访谈,深度挖掘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抗大)、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和湖南大学的抗战故事,生动诠释了抗战烽火中高校“文化抗战”的壮举。
节目亮点:穿越烽火,触摸文脉
《烽火学脉》研学报告会由湖南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昭霖主持,特邀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历史教研员王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担任研学导师,节目分三大篇章,每章以VCR引入,将实地探访、戏剧演绎和访谈讨论相结合,生动还原历史场景,引发情感共鸣。



第一篇章《抗大——烽火淬炼红色脊梁》由来自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的李彤彤同学担任学习委员,通过历史影像和讲解,呈现80多年前抗大师生自力更生开凿窑洞当教室,在石板课桌上求学等历史场景,重温毛泽东同志当年为抗大提出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让观众了解到十万热血青年冲破重重阻碍,奔赴延安,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精神,锻造成抗日救亡“雪亮的利刃”的故事。王磊导师揭秘:抗大培养的学员占1955年开国将官的57%,邓洪波教授则从岳麓书院“忠孝廉节”训诫解读文脉赓续:“抗大的‘严肃活泼’与书院‘整齐严肃’一脉相承。”李彤彤则在分享中动情说道:“延河的风灌满胸膛,这时我突然明白,最美的和声是与民族心跳同频。”
第二篇章《西南联大——刚毅坚卓弦歌不辍》由湖南大学新传院2024级学生李奕恒担任学习委员,在微短剧《跑警报》中,闻一多(湖南大学艺术中心教师陈功饰)在敌机轰炸中坚持讲授《九歌·国殇》:“炸弹如雨而下?正好讲透《国殇》!”剧中“你能造一个纯铁的中国吗?”成为当晚最戳心台词。邓洪波教授强调:“日寇轰炸欲灭我文脉,联大师生‘以读书声对抗炸弹声’,守护了中华文明薪火。”李奕恒分享参演感悟:“苦难中的刚毅坚卓触动了我们,当生活被打乱时,守住内心的秩序。当世界喧嚣时,坚持该做的事。”


第三篇章《湖南大学——见证胜利的荣耀》研学团学习委员由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学生廖梓豪担任。在湖南大学复临舍和红楼遗址,同学们回顾1938年日寇轰炸图书馆、5万册图书灰飞烟灭的惨痛历史。湖南大学档案与校史馆工作人员李毅强展示西迁辰溪的界碑和当时同学们的成绩单,介绍机械系增设航空课程直接服务抗战、文学系同学苦修《中国通史》。1945年,湖南大学成为全国唯一举办受降仪式的高校。廖梓豪在分享中感慨:“先生们挑的不是书箱重量,而是弦歌不辍的信念。历史从未走远,它其实就藏在复临舍的楼宇间。”王磊导师总结:“被炸毁的校舍可以重建,只要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这个文脉就不会断绝。”
时代回响:弘扬抗战精神,点燃青春行动
据节目中《跑警报》微短剧导演段勇介绍,微短剧拍摄是集中在8月20日一天时间内完成的,当天气温接近40摄氏度,主要是外景拍摄,拍摄中途还遭遇短时暴雨,因为预算有限,不可能再找时间重拍,导演组心焦望天兴叹之际,这帮都是第一次出演角色的素人学生们却兴奋异常。待所有分镜头拍摄完成,段导也对同学们做了一番采访:
沈璨冰(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2024级学生,饰演李英姿):【人生第一次做演员之我在西南联大“跑警报”】我饰演的是英姿,是班长,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作为“演员”,那是非常菜了[捂脸][合十],但作为学生,每每在现场看到闻先生的眼睛,那双真挚的坚定的喷火的眼睛,我的内心都会涌起一阵澎湃的激动。陈功老师(闻一多饰演者)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文人的风骨,话音落下我们总会不自觉地为他鼓掌。和朋友们在一起有非常多且有趣的细节,每个人对演戏和生活都非常认真。战损妆容让“脏脏包”组合成功出道。最喜欢的还是那场突如其来的雨,我们坐在观景台赏雨拍照,静谧美好。杀青之后我们唱歌吃饭,用《小美满》为美好的今天画个句号,凌晨两点的阜埠河竟然如此美好。最后一场戏我们来到了湖南农业大学,也是袁隆平先生生前任教过的大学。我忽然想起本地朋友跟我讲四年前全国人民是如何在长沙送别袁老,那些画面让我听得想哭,也更明白了唐老师所说的“文化”,应该多去了解。在读大学之前,我就无数次幻想过演话剧、音乐剧什么的,如今真的有这样做演员的机会,开心!这些天从袁老师、陈老师、唐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如何塑造角色,更是如何寻找自己。从段导、黄导那边也感受到了他们的专业和认真负责。最后,非常荣幸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成为”西南联大的学生,让我因此拥有如此美好的难忘的经历~

余翎冰(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24级学生):其实一直超级喜欢20世纪的那些“大师满满”的大学,总觉得是那些先生才让大学成为大学。这次我也“成为了”西南联大的学生,成了闻一多先生的学生!为国家培英才、为民族求生存、为文化续血脉,这就是西南联大的精神与气质。“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一代一代人都被教育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突然觉得从古至今这样的人一直有的,现在也是生生不息的!无论是在哪个专业哪个行业。而我们这次所拍的,既是勉励后辈,也是提醒自己,我们应当做什么样的学生、应当成为什么样的青年。

牟佳豪(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2024级学生):或许我在镜头中没有那么伟大那么理性,只是作为一个微弱的注脚在人群中存在,但这个注脚却从不平凡,因为他代表的是那个年代的读书人的魂。这样澄澈的魂,坚定不移的魂,才是那时候救亡图存的年代中最热烈的火、最激昂的诗,造就了一代代爱国为民的英雄。但现在,我却有了靠近他们的机会,似乎与他们融合了,我看见了那个时代里的火光冲天、浓烟弥漫与傲然屹立!那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他们为了明日的朝阳、充满希望的大地曾做出的种种贡献。

张思乐(湖南大学法学院2024级学生):触动人心的台词一遍遍回响,深入我的脑海,一次次引起我的沉思;我们能做什么?剧中角色的战时所思,同样值得我们深入考量,而通过本次拍摄,我得到了和剧中角色一样的答案:好好读书!博览古今,传承文脉,助力五千年中华文明弦歌不辍。

李奕恒(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学生):其实最开始时,我总是拘谨地守着各种规则与框架,比如担心自己的台词问题,担心自己的体态问题,可到后来,那些束缚不知不觉地被我抛到了脑后。我开始用最真实的自己去诠释角色,把心底的情感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痛彻心扉的共鸣——像是在角色的身体里活了一遍,又像是把自己最深处的故事彻彻底底地呈现给了观众。也就在那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了,我不仅在演绎角色,也是在直面自己,那是一种无法替代的释放和触及灵魂的体验。


《奋斗青春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节目《烽火学脉》完整视频可在湖南教育发布APP、“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视频号、芒果TV快乐看等平台回看。
责编:王冠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